每年的4月22日,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,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,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,通过绿色 低碳生活,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。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,每年也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。
“ 美丽中国 ” 是十八大会提出的概念, 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, 融入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 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。
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作为执政理念出现。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,“美丽中国”被纳入“十三五”规划,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 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,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建设美丽中国。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。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。 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。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。习总书记强调指出,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。
是指企业、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,直接 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,通过植树造林、 节能减排等形式,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, 实现二氧化碳的 “零排放”。
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,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 达到峰值,之后逐步回落。 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 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,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 发展实现脱钩,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。
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“碳耗用量”。“碳”耗
用得越多,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“二氧化碳”也
制造得越多,“碳足迹”就越大;反之,
“碳足迹”就越小。
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、活动、产品或个人通过交
通运输、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
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。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
放用二氧化碳当量(CO2)来表示。它描述了一
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,号
召人们从自我做起。
新能源、洁净能源的广泛使用,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是实现“双碳”的两个重要方法。
清洁替代即在能源生产环节以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,加快形成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,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用能需求。
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可分为两类:一是不可再生资源,二是可再生资源。再生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的一种,就是不可再生的在人类的生产、生活、科教、交通、国防 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,还可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,它包括以矿物为原料生产并报废的钢铁、有色金属、稀有金属、合金、无机非金 属、塑料、橡胶、纤维、纸张等都称为再生资源。
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。我国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25%;再生铅消费率仅33%,而美国已经达到82%。正因为此 我国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。